清康熙八年(1669年),康熙帝亲自带领几名少年,在皇宫内将权倾一时的鳌拜活捉归案。随后,他下令召集议政王大臣进行审讯,列举了鳌拜三十条罪状,准备在闹市公开斩首示众。得知此讯的鳌拜拼命请求面见皇帝,他当众掀开衣襟,露出满身血痕和伤疤,向康熙展示自己的苦难。
鳌拜身上的每一处伤痕都见证着他为大清立下的赫赫战功。其中不乏为保护康熙的祖父皇太极而身受的伤痛。作为皇太极麾下的猛将,他数次浴血奋战沙场,因功被赐封“满族第一勇士”的称号。皇太极驾崩后,皇位继承未定,为了确保皇太极一脉的统治权,鳌拜不惜冒死与多尔衮对抗,多次力挺顺治皇帝登基,险些丧命于多尔衮手下。
康熙帝听闻这些事迹,心中感触颇深,便暂时宽恕了鳌拜,不予处死,但将他软禁起来。与鳌拜不同的是,他的亲信党羽未能逃脱惩罚,有的被处决,有的被革职。尤其是瓜尔佳氏家族的要员们遭到严重打压。鳌拜的弟弟卓布泰被撤职,另一个弟弟穆里玛也连坐被削爵,并与班布尔善等人在闹市遭斩首。鳌拜的许多侄儿纷纷被捕入狱,甚至他的儿子纳穆福也未能幸免。不久后,鳌拜在囚禁中去世,未能活到六十寿辰。
展开剩余84%鳌拜死后,康熙帝对其家族存活成员释放了部分人,包括他的儿子纳穆福。朝廷诏书明确表示:“效力年久,不忍加诛,但褫职籍没。”纳穆福亦被免死,但仍被软禁。后来,康熙恢复了鳌拜的爵位,但未马上恢复其爵位的世袭权。
事实上,在鳌拜去世的两年前,也就是康熙六年(1667年),他的儿子纳穆福曾继承二等公爵,但因父亲事件被革职,再未得以任用。直到鳌拜的孙子达福那一代,家族的爵位才得以重新继承。
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适逢康熙六十华诞,皇帝忆及鳌拜的战功,追封其从孙苏赫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(相当于男爵,正二品),但等级属五等爵位中最低。不久苏赫去世,康熙又让达福继承爵位,担任佐领职务。
到了雍正五年,雍正皇帝考虑西征准噶尔时,召集大臣议事。大学士朱轼和左都御史沈近思均认为时机未到,不宜出兵。多位大臣持相同意见,副都统达福也反对出兵。然而,张廷玉支持军事行动,最终雍正决定发动战争。对达福的反对,雍正极为不满,严厉斥责:“今使汝副傅尔丹以行,汝尚敢辞?”言下之意,暗示达福乃“罪臣”后代,无权多言。此事凸显鳌拜家族虽获部分平反,但“罪臣”标签依然难除。
雍正九年(1731年),傅尔丹出师时,达福与定寿一同率领第一队奋勇作战,斩敌千余。后被敌军三万余人围困,达福再次击退敌军数千,最终战死沙场,为家族挽回些许荣誉。
乾隆时期,皇帝重新审视鳌拜旧案,继续压制鳌拜家族。乾隆四十五年,年届七旬的乾隆皇帝谕令:“鳌拜当日自恃权柄,擅权骫法,结党营私,残害忠良,罪行累累,难以尽数。”此举意在重申康熙惩治鳌拜之正当性,并借此警示朝中权臣不可逾矩。从此,鳌拜后代爵位中断传袭。
直到嘉庆十二年(1807年),嘉庆皇帝恢复鳌拜家族“一等梅勒章京”爵位,允许后人继承。然而,鳌拜后代并无显赫才华,清末时大多只是普通闲散人士。以下为部分传承名单:第三代岱吞,达福之子,继承一等超武公爵;第四代德胜,岱吞之子,乾隆二十六年继位,乾隆四十五年停袭;第五代庆玉,德胜之子,嘉庆十二年改袭一等男,因家族被降爵,迁居鼓楼附近的扁担长胡同;第六代钟灵,庆玉子,嘉庆十九年继位;第七代贵麟,道光十三年继承;第八代钟寿,贵麟弟,道光二十三年继位;第九代鹤龄,钟寿子,咸丰四年继位;第十代锡惠,鹤龄子,同治四年袭爵,其子崇谦为鳌拜十世孙。
鳌拜爵位自其本人起,传至第十代锡惠。锡惠晚年已是清朝灭亡三十多年后去世,家族始终未能再翻身。锡惠由男爵身份逐渐沦为普通百姓,过着平凡生活。他的长子患精神疾病,刚刚去世;次子崇谦卖掉扁担厂胡同的老宅,迁入小石桥胡同27号平民区,继续生活。鳌拜后裔一直在此生活,直到新中国成立。鳌拜的第十世孙苏国良成为普通工人,将家族姓氏由满族的“瓜尔佳”改为部落名称“苏”,更名苏国良,成为有史料记载的最后一位后裔。他带着家人从小石桥胡同迁至大黑虎胡同,子孙后代也成为普通市民,至今仍居住于北京某处不起眼的院落中,过着简朴生活。
在辽宁大连庄河县蓉花山镇,有个名为金家屯的村庄,村民自称全是鳌拜后代,村中甚至有一位被称为第十一代世孙的金玉慧。家族族谱上记载了他的名字。这份族谱由金玉慧的曾祖辈金中天和金福元于20世纪30年代编修。彼时东北正处于伪满洲国统治,金中天在奉天府担任警狱职务,有机会翻阅沈阳故宫皇家档案,对家族历史尤为关注。终于找到详细族谱后,二人与管事人金福元共同修订完成了《金氏谱书》,现族谱由金玉慧持有。
族谱序言中写道:“一代托孤功臣,如此残局,不过是辅政八年权高震主之下场,历代统治者皆如是,功罪无需细评。”此外,村口矗立的一块石碑,上刻满汉蒙三种文字,碑文记载尔坠生平,证明了金家族人即鳌拜后裔。这一事实也为史学界广泛认可,纪连海等学者公开承认金家屯为鳌拜后代聚居地。
清朝灭亡后,记者曾赴金家屯采访,发现族人普遍身材瘦小,与影视小说中高大威猛的鳌拜形象大相径庭。毕竟早年无照相设备,文献未记载鳌拜具体体型,真相无从考证。对此,金福成解释:“祖先体格本就如此,加之被朝廷打击,后代便务农为生。但族人骨子里仍有尚武精神,孩童从小习武,村里亦有不少人参军。”
令人好奇的是,鳌拜后代为何辗转至辽宁大连?原来,鳌拜被捕时,其孙尔坠奉命至岫岩州(今辽宁鞍山)催缴赋税。消息传来,尔坠改姓金,带家族南逃至庄河市金家屯。此地四周环山,溪流清澈,空气清新,人口稀少,土地肥沃,适宜隐居耕种。尔坠决定隐姓埋名,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,并誓言不再涉足朝政。如今金家屯已发展成拥有数百人的大村庄。
金福成说:“我是第十二代,族人现传至第十四代,村里男性族人逾280人,人丁兴旺。过去家中长辈能说满语、识满文,如今已无人继承。”对于始祖鳌拜,他坦言:“年代久远,隔代太多,难以准确判断先祖功过。”
不过,作为鳌拜后人,看到史书将“除鳌拜”列为康熙三大功绩之一时,心中仍有芥蒂。金玉慧表示:“影视剧里常将鳌拜形象脸谱化,感觉祖先受辱,虽想为其平反,却无从发声。”他又说:“先祖的荣辱已远去,我们这里已习惯田园生活,只盼家族平安无事。”
如今,鳌拜后代多散居北京、大连、黑龙江等地,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生活,默默度过平凡岁月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