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bubu是由旅居荷兰、香港出生的插画家龙家升(Kasing Lung)设计,其灵感据称来自于北欧神话中的精灵,身体毛茸茸,竪着兔子一般的长耳,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,露出9颗尖牙。
龙家升与泡泡玛特签约后,2018年推出包括Labubu在内的The Monster系列,但一直不温不火。其销售占比常年在个位数,2023年时仅为5.8%。
BBC报道说,2024年是转机之年,泡泡玛特做了两件事:在海外大量开店,为The Monster系列产品制作搪胶毛绒挂件。然后,真正点燃全球爆火的是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、泰国籍艺人Lisa毫不掩饰自己对Labubu的喜爱,她多次发Instagram展示自己的Labubu后,该产品出现了热销。
“所谓潮流,并不是一种人类天生的审美倾向,而是由少数占据‘潮流’制高点的阶层或者人群引领的。Lisa应该就是那个点燃Labubu热潮的关键人物,后来的贝克汉姆等各界明星,则是助推的接力棒。”
类似的路径也出现在这个领域的鼻祖“Hello Kitty”上,这个形象曾经一度沈寂,但日本歌手华原朋美在电视上公开示爱,使其爆火,并在母公司三丽鸥的经营下,成为世界级的IP形象。
展开剩余78%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表示,“我们开店都是在最好的商场,最好的位置……比如开在LV的旁边,我们是需要通过LV和商场双重认证。”
高端设计、高品质制造、高端线下店赋能这些品牌运作,使得泡泡玛特不再只是“塑料玩具”,而是具备“社交价值”和“情绪价值”的潮流玩物,因此当朱女士这样的买不到稀缺的娃娃时,她毫不犹豫地加价数倍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。
卡游在香港的选址和泡泡玛特一样,都开在较为高端的K11商场,在澳门,他们不仅都选址威尼斯人,甚至两店紧紧相连。
专家表示,通过中国制造的实力,以及中国智造的创造力,来达成和过去日本谷子、美国“谷子”(如漫威、DC)的差异。尽管中国谷子在IP上还缺少传统二次元IP的厚重故事性,但却用实体产品的潮流范式,撬动了全球市场。
来自二次元文化“谷子”逐渐成为这类经济的统称,这是英文单词“goods”的音译,是基于内容IP衍生出来的产品,包括小说、动漫、电视剧、游戏等的周边商品。和“前辈”有所不同的是,Labubu这种新兴潮流产品,并没有事先得到同名动漫作品的加持。
不容忽视的另一点是盲盒方式对当今潮玩的重要性。
现在Labubu的盲盒在中国能卖到原价的50倍、60倍,这一切合力造就了中国的狂热,后来这种热潮蔓延到全球。”
事实上,盲盒模式几乎救了泡泡玛特。2016年,已经连续五年亏损的泡泡玛特引入盲盒模式,2017年就扭亏为盈,2018年净利润过亿,自此走上发展快车道。毛利率更是节节攀升到超过70%。卡游类似,毛利润达到67%。
卡游也有盲盒模式,每包卡片里有不同款式,消费者为了集卡会购买更多的盲盒或卡包。比如卡游的小马宝莉,成为抖音直播间里的顶流,粉丝下单后,主播现场拆开,手法娴熟、行云流水,如果抽到稀有卡片,就会大声欢呼、摁铃,给足情绪价值。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本力撰文分析,盲盒是经济学的一个特例,不服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。
如果遵循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”,当消费者不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,每多消费一单位,它带来的“额外满足感” 会越来越少。比如吃第一个包子可能非常美味,但第五个包子,可能已经撑得难以下咽。
盲盒经济则不是,消费者在盲盒抽奖、限量发售、渠道管控、名人效应、稀少隐藏款等玩法的组合下,进入到“一买就停不下来”的模式。
本力概括了三个原因:类似抽奖带来的成瘾性;蔡格尼克效应引发的收藏癖,即越抽不到越想要的心理机制;以及二手市场的繁荣,使转手有利可图,催生泡沫。这种机制下,本力批评,此类成瘾品往往着重于提供心理快感和“再来一次”的精神诱惑,发展重心渐渐偏离消费者本身的物质需求。
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的异军突起,让波澜不惊的股市为之一振——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5%-170%,中国市场增长95%-100%,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75%-480%,其中美洲市场同比暴增895%-900%。而泡泡玛特的股价也从2022年谷底时的8.65港元/股,涨到6月11日的268.4港元/股。
15年前,泡泡玛特还是大学旁的一个小商铺,目前市值已经突破3500亿港元,超过它的两个前辈:拥有Hello Kitty的三丽鸥,以及拥有奥特曼和龙珠的万代南梦宫,一跃成为仅次于迪士尼和任天堂的全球第三大IP公司。
Labubu、卡游等产品正在向潮流文化方向发展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,尤其是二次元风格浓烈的线下实体经济,年轻人进入到更多消费场景中,可以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的活跃度。
疫情之后,很多因为封控和网络购物而逐渐萧条的中国实体商场,突然发现谷子经济的巨大活力,几个月内,从南京、北京,到上海、深圳,再到合肥、成都,大量商场把自己改造成二次元消费的地标。《2024—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“谷子经济”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,较2023年增长40.63%,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。
这类新经济能够有效促进消费、活跃经济。以卡游的产品为例,它以IP为核心,吸引年轻消费者,成为他们的兴趣点。今年五一期间,卡游上海城市旗舰店开业时,现场消费者从一楼排到二楼,场面十分火爆。不仅上海本地的消费者,连周边地区的顾客也专程赶来消费。
传播与商业咨询集团 iMpact 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·佩雷拉(Chris Pereira)向BBC表示,五年前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还是以消费电子为主,现在是两大趋势,一是B2B业务(如新能源、生物科技、制造业)出海,二是中国的文化出口,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文化出口,比如宝可梦等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